党员教育工作有新气象

日期: 栏目:欧洲杯赛事直播免费观看 浏览:72 评论:0

  2012年“七一”前夕,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和共产党员手机报在同一天开通上线。“共产党员”这个名字在新兴媒体上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

  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建工作和组织信息化的创新实践,标志着党员教育现代化迈上一个新台阶。

  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员教育工作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呈现出全面推进、不断深入、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

  党中央采取了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引导他们做真学真懂真用的表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广泛开展了面向基层党员群众的理论宣传普及活动。“直接培训‘泥腿子’”、“一竿子插到底”、“高端培训直达基层”,一度成为网络热词。今年上半年,来自基层的256名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分两批到北京参加由中央组织部直接举办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

  “一花引得万花开”。各地围绕中心任务,大规模开展党员培训。5年来,全国共培训党员17476万人次,其中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456万人次、新党员培训1383万人次,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122万人次、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4481万人次。

  典型案例——“红色搜索”引擎是杭州市专门为党员教育工作打造的视频课件搜索引擎,它整合了国内1000多家知名网站涉及党建、管理、培训和教育等内容的课件资源,组合成一个大型党员教育视频课件数据库,较好地解决了党员教育工作中课件难找、专家难请等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近年来已成为杭州市各级党组织的共识,全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积极探索运用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党建网站、远程教育、手机信息、党建电视、搜索引擎、官方微博等平台建设,积极构筑“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互式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

  专家点评——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重视党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些年党员教育创新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气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前党员教育的一系列特点:一是自上而下全党普遍进行有组织的学习教育,二是集中性教育和常规化教育互为补充,三是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手段推进普及性教育,四是教育内容与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密切结合,五是突出培训、重点抓好学习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正因为党员教育凸显了这样一些合乎当前实际要求的特点,所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党员教育的新成效。当然,我们也须清醒地意识到,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还任重道远。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12年9月22日第3版)

  现代远程教育“近”了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综述

  “乡亲们,快点儿来看猕猴桃栽培技术哟!”

  一天上午,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石牌村远程教育站点中心播放户周立贤站在村口,扯开嗓子一喊,20多位乡亲便陆续跑进远程教育播放室。这是农村党员群众学用远程教育节目的生动一幕。

  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党的十六大之后,曾庆红同志和贺国强同志亲自调研部署远程教育先期试点、扩大试点和全面铺开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和李源潮同志十分关心远程教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到基层调研时视察指导。中央专门成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加强对远程教育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2010年12月,中央组织部成立党员教育中心,充实力量,负责全国远程教育工作。

  在中央高度重视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密切配合,从2003年起,历时8年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建立了中央和省、市、县四级播出平台,建成了基本覆盖全国乡镇和村的70多万个终端站点,初步形成了从中央直达基层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远程教育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富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工程。党员群众形象地说:远程教育是 “直通车”、 “连心桥”、 “加油站”、 “百宝箱”,和我们老百姓越来越亲近了。

  以通为先:中央和基层的距离拉近了

  坚持以通为先,积极开展了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和终端站点建设。通过搭建起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站点成为了党在基层的重要阵地,使中央声音直达基层、高端培训一贯到底,拉近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与党中央的距离。

  建立前端播出系统提供教学课件节目。中国教育电视台依托卫星宽带传输网,开通了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承建了主前端播出平台。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合实际,依托电信宽带网络或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了省级播出平台,部分有条件的市、县也建设了播出平台。中央党校信息中心承建了中心资源库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了省级资源库和辅助教学网站。2009年以来,全国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每天首播8小时、重播2次,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每年播出教学节目6500个左右、约3000小时。

  建设终端站点接收教学课件节目。各地结合实际,分别采用卫星、电信、有线模式建设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乡镇和建制村覆盖率达到99.6%。其中,卫星模式站点占37.46%,电信模式站点占56.29%,有线模式站点占6.25%;建在村级活动场所的站点占89.76%,依托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站点占6.55%,建在种植养殖基地、专业协会等其他场所的站点占3.69%。为保证远程教育设施设备不落后、更先进,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不断更新升级站点设备,配备了电脑、投影仪、高清电视机、LED大型显示屏等,实现了站点建设由“基本型”向“拓展型”的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2011年10月,中央组织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工作,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服务基层:党员教育的内容贴近了

  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内容是关键。网络建起来了,如何开发制作好教学课件节目,使党员干部爱看,对基层群众有用,是这几年着力破解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围绕基层需求制播教学课件节目,不断增强远程教育节目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学习培训内容更贴近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需要。

  为了让党员群众第一时间听到中央声音、学习中央精神,及时播发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制播宣传中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及深入解读政策法规的节目,全国及各地专用频道和辅助教学网站开设了《科学发展 创先争优》《纪念建党90周年》《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等栏目,组织制播了一大批教学节目。

  为了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先后组织播出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和《燃尽生命写忠诚——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等专题节目。在辅助教学网《大学生村官园地》栏目集中宣传张广秀等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

  为了满足党员群众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各地精心策划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体现农村特点的教学课件。对其中优秀的教学课件,安排在中央平台播出。截至2012年9月底,各省(区、市)向中心资源库和全国远程教育专用频道送播了4053个、1069小时的地方特色课件节目。

  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党员群众学习需要,有关省、区开展以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课件译制工作。截至2012年9月底,共译制开发2236个、1105小时的少数民族语言课件。

  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制播重大题材节目,紧跟形势任务需要,组织制播专题教材节目。中央组织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和《红色故事汇》等节目。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发特色课件节目。注重整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不断增强远程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09年,还确定农业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与“三农”关系密切的19个中央部门和单位为专题教材制播单位,开设了《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民政》《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科技》《农村党建》等20多个栏目,建立了专题教材制播一体化工作机制。在充分调动中央专题教材制播单位积极性的同时,吸收更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开发制作,积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农家书屋”等,进一步丰富了远程教育教学内容。截至2012年9月底,中心资源库已有教学节目20304个、约8854小时。

  远程教育成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2008年初南方地区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后,农业部及时制播了《雨雪冰冻灾害动物防疫技术指导》等节目;“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农业部、卫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及时制播了《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地质灾害防治》等节目,受到基层普遍欢迎。

  以用为本:学习培训的形式靠近了

  开展远程教育必须坚持以用为本。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作中创新,结合农村特点设计学习模式和活动载体,使学用活动形式更靠近农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逐步形成了政治理论集中学、公共知识大家学、实用技术分类学、群众点播随时学等形式多样的学用模式。各级党组织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活动载体,注重加强工作指导,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了学用工作扎实开展。

  开展集中学习。按照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站点普遍开展每月2次以上集中学习培训活动,重点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普适性课件节目。

  推动个性化学习。各地在抓好集中学习“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创新“自选动作”,尽可能地方便党员群众收看学习。一些地方实行“点单配菜”教学,每月向每个家庭发放一张“联心卡”,了解学习需求,按需施教。有的地方实施“一楼工作法”,建起“远教文化广场”、 “远教大喇叭”,使党员群众能够随时收看收听教学节目。有的地方还用民谣、谚语、顺口溜等形式教学,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

  结合实践学习。各地探索实行了“站点+基地”、“站点+企业”、“站点+协会”等学用模式,把远教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拓展到企业车间。一些地方与科研院所、社团协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了相对稳定的教学辅导专家组和专业技术人才服务队,经常深入农村进行现场教学辅导。

  典型示范引导。福建省建立2300多个远教示范点、示范户、试验点,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太原、咸阳、赣州等地开展“星级站点”创建活动,调动了站点组织学习的积极性。

  领导带头应用。一些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为全省基层党员上党课,并与基层党员干部进行视频互动交流。有的省开展了党委书记“进站点、讲党课”活动。黑龙江省各县(市、区)委书记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站点、讲党课,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为了推动学用工作有效开展,注重加强工作指导,大力开展“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建示范终端站点、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争当学用标兵”的“双创双争”活动,按照“设施设备完善、站点管理规范、学用组织有力、站点使用率高”的标准,对终端站点进行分类定级。为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全面轮训,让每一个远教骨干都得到培训。

  2003年以来,全国各级财政共投入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1.6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05亿元,各省(区、市)配套投入39.56亿元。中央平台运行维护和课件资源建设等基本费用,已纳入中央财政年度预算。不少地方还探索形成了财政投入、党费补助、相关部门支持的运行经费投入机制。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全国共投入远程教育工作经费近百亿元。

  注重实效:党群干群的关系亲近了

  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理论、学政策,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学知识、学技术,提高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学方法、学服务,提高了工作水平。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动情地说:“现在,我们足不出村就能学知识、学技术、学政策。老百姓都说,远程教育就像办在家门口的免费大学,是不用管饭的老师。”

  一些基层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先进典型,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些农村党员群众学习先进适用技术,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了解市场致富信息,拓宽了致富思路,提高了致富本领,实现了增收致富。农民群众形象地说:“不用走出门,便知天下事;电脑虽然小,致富作用大。” “现在利用远程教育网,我们不仅知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能发布销售消息,确实很方便。”

  通过学习党建先进典型的远程教育课件节目,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借鉴经验,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许多基层党员说:“远程教育使农村党员教育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时间更快捷、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各地通过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收看远程教育的文化节目,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些基层群众反映,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村风民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赌博的、吵架的人少了,学知识、长本领的人多了。

  开展远程教育,用出实效是目的。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升了素质,得到了实惠,使广大群众打心眼里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关怀,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感情更加亲近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远程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中央的要求和基层的需求仍然任重道远。各级党组织正按照中央部署,推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把这项强党、利国、惠民的创新工程办好、办实,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10月17日第1版)

  为西部农村建起“田野课堂”

  ——甘肃扎实推进远程教育优化升级纪实

  编者按: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远程教育如何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真正实现面向农村最直接、服务基层最有效的目标?甘肃省通过推进网络系统升级、资源开发升级、学用转化升级和队伍建设升级,让远程教育在新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2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甘肃分网暨《陇原先锋》手机报正式上线,迈出了甘肃远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融合的一大步。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富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工程。在新时期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乘势而上,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提升远程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甘肃省主动适应“三网融合”新趋势,通过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推动网络系统升级;完善课件制作机制,推动资源开发升级;着眼提升学习成效,推动学用转化升级;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基础保障升级……让远程教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网络系统升级 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

  在远程教育网络上建立视频对话系统,可以开展实时授课了;在省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平台上开通远程教育数字电视频道,可以方便地直播、点播了;《陇原先锋》手机报开通,重大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递到党员干部手中了;省级辅助教学网《陇原先锋网》改版升级,网站访问量突破1000万大关了……这一切,都是甘肃远程教育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在技术手段上求创新,对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的结果。

  通过技术创新拓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功能,是网络系统升级的第一步。

  采用先进的视频会议技术,甘肃投资建设了视频对话系统,实现了乡村站点与省级中心会场的直接视频对话,拓展了远程教育网络的视频会议功能和实时授课功能。

  对远程教育省级辅助教学网站《陇原先锋网》进行改版优化,是网络系统升级的第二步。

  通过优化栏目设置,美化版面布局,建立网站集群,增设视频点播、网络办公、短信平台等功能,有效提高了网站的影响力和点击率。目前,网站访问量已突破1000万大关,位居全国同类网站前列。

  搭建各个不同平台之间的连接通道,实现互联互通,才是网络系统升级的关键之举。

  甘肃在省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平台上,开通了远程教育数字电视直播、点播频道,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开通《陇原先锋》手机报,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与基础电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打通远程教育频道和共产党员网的界限,把远教频道的精品课件上传到共产党员网,把共产党员网的优秀节目下载到远教频道播出,实现了远程教育网与共产党员网的互联互通。正是这一系列“多网融合”之举,将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的优化升级一步步推向深入。

  资源开发升级 教学课件越来越丰富

  网络系统升级了,硬件条件、基础环境改善了。教学课件是否丰富、教学内容是否吸引人就成了一个关键因素。

  要让党员群众满意、爱看,了解他们的需求、把握他们的需求至关重要。为切实增强远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甘肃省围绕“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四个1000万亩工程”和“牛羊大县建设”等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学习需求调查,按需配菜,量身定制,真正使课件内容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受农民群众欢迎。

  了解需求后,找到专业团队、一流队伍来实现需求也很重要。经过摸底筛选、单位推荐、考察审定等程序,甘肃省确定了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15家单位为远程教育的课件制作基地,充分发挥了这些单位的设备和专业优势。

  需求摸清了,队伍找到了,通过怎样的一套机制来让优秀的团队圆满地完成任务,更是一个大课题。近年来,甘肃省积极探索课件制作补贴办法改革,对重点选题课件的制作,引入项目运作机制,通过招标竞标的办法确定课件制作单位,课件质量和完成时限合同管理。每年观摩评审市县、课件制作基地上报及引进制作的教学课件,采用“以奖代补”办法,对优质课件进行奖励。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有效的。组织制作的解读农村社保、医保、低保等惠农政策的10集动漫电视宣传片《庆丰村的故事》,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在去年中组部组织的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甘肃省有9部作品获奖,位居全国前列。

  学用转化升级 远教成效越来越显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员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新形势下,党员教育难组织、难说服、难满足,工作难度不断较大,如果不积极面对,不主动适应,不改革创新,党员教育就会被动应付、原地踏步、低级循环,难以取得实效。

  甘肃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有效破解了学用转化难题,为远程教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菜单式选学”,这是甘肃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做法之一。改变过去那种“我教你学”、单向灌输的简单方式,采取“按需下载、分类管理”的方法,从众多课件及海量信息中,挑选适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课件,向党员群众提供动态的“选学菜单”,由党员群众根据各自需求自主“点菜”观看,从而提高了教学课件的针对性。

  “娱教式促学”,这是甘肃在远程教育培训方式上的又一创新。每次集中学习活动,先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典型事迹、地方曲艺、体育比赛等节目,再播放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教卫生等课件,从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和观看兴趣入手,实现传播先进文化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宣传政策法规与弘扬社会正气相结合、培养健康爱好与倡导良好风尚相结合,从而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互动式导学”,这是甘肃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又一亮点。根据农村产业发展实际,注重把农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土专家”、“田秀才”吸收到远教工作中来,深入田间,实地授课,现场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推广田间精细化管理方法;支持帮助村里的合作社,依托站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定期组织会员学习和应用,变“灌输式”学习为“互动式”培训,从而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队伍建设升级,组织保障越来越有力

  乡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青年致富能手、中小学教师、返乡大中专学生……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等方式,他们成为了远程教育工作骨干队伍中的一员。各市州和县区成立远程教育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一支26000多人专兼结合的站点管理员队伍逐渐形成。

  站点管理员培训扎实开展。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等全国重点高校,4期示范培训班先后举办;分批分组,全省4万多名远程教育骨干人员均参加了轮训……业务增强了,素质提升了,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更足了。

  考核激励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中。持证上岗、实绩档案和考核表彰等制度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站点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精细化管理、考核,将站点管理员履行岗位职责内容,细化为设施设备维护、课件管理、学习组织、工作创新、学用效果等5项25条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通过平时考核、半年检查、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每年评选表彰优秀站点管理员,实绩突出的站点管理员也由此不断走上乡镇党政领导岗位。

  一个个远程教育站点就是一个个中央声音直达基层的窗口,一级级远程教育网络构成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整体系统。经过多年努力,远程教育站点已星罗棋布,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悄然改变着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站在新的起点上,甘肃乘势而上,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远程教育优化提升的经验做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10月8日第1版)

  有情 有义 有力量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和网站相继播出后,引起广大党员群众热烈反响。中央电视台日前在京举行“有情有义有力量——《信仰——我们的故事》”座谈会,联合摄制单位有关领导同志、部分专家学者、观众代表围绕拍《信仰》、看《信仰》、树信仰、践信仰畅谈心得体会。现将座谈会领导致辞和代表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信仰教育任重道远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王秦丰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等媒体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举办座谈会,对《信仰》的制播经验进行总结,对加强党员信仰教育进行探讨,非常必要,很有意义。

  信仰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用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前进的动力。一位作家说得好,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和伟大德,只有虔诚的信仰。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工具理性,更需要价值理性。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靠的是中华文明和信仰的支撑。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最雄辩地说明了崇高信仰的巨大力量。对于每个人来说,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积淀的过程。通过教育,信仰才能内化为精神力量、外化为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发展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因此,信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她的未来是共产主义。我们要结合客观现实开展信仰教育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样化、利益多元化,广大党员处在一个更加复杂、开放、多变的环境中,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冲击,面临着种种诱惑。加强信仰教育,就要致力于抚去、消除那些令人迷惘、怀疑、失落的不良情绪,发掘、弘扬那些使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崇高精神,让广大党员始终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要针对存在问题开展信仰教育。当前,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对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加强信仰教育,就要用正面典型消除负面影响,以清风正气压倒歪风邪气,让广大党员始终对党的坚强领导充满信心。要围绕科学发展开展信仰教育。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不容回避。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靠科学发展来解决。加强信仰教育,就要把提高党员觉悟与解决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让广大党员始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以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晋

  《信仰》以文化的形式、艺术的形式、符合传播规律的形式宣传党的信仰,体现出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我们党之所以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取得辉煌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我们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始终拥有无数为党的信仰前仆后继、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要在短短的三集电视片里把这一重大问题和全景过程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坐得住、看得见、记得牢,就必须是以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既把道理讲好,也把故事讲好。

  如何实现这一点?一是精心概括和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特点。革命战争年代,坚守信仰突出表现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改革开放年代,坚守信仰主要表现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精心选择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重点挖掘他们身上打动人心、体现信仰力量的部分。我们查阅了超过一千万册的文献资料,经过反复比较和挑选感人故事,最后形成的稿子只有两万多字。三是积极提炼和组织必要的典型语言。在8个月的时间里前后修改17次,编辑成片后也修改了10多遍。所有参加创作的同志都认为,这个过程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过程。

  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一再表明,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只有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正确方向,才能防止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信仰》这部片子完成了,但坚守信仰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的终生课题。

  信仰的故事和现实中的信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高永中

  《信仰》的主题好、制作好、效果好,看了让人感动,是一部大真大善大美之作,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的一部非常深入而及时的好教材。专题片讲述的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的信仰故事,充满着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英勇悲壮、惊天动地,真实感人、可歌可泣。

  《信仰》使我们深深感动,也让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是信仰、怎么样坚持信仰。信仰并不是共产党人所特有的,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是迄今为止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信仰是坚守还是迷茫,历来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坚守信仰至少要靠两条: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仅仅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二是要靠气节。“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永不叛党”就是共产党人气节的体现。朝三暮四,朝秦暮楚,选择了信仰又背叛了信仰,是最可悲也是最可耻的。

  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一种可以传递、可以倍增、可以弘扬的力量,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我们有千千万万以生命践行信仰的优秀共产党人,跟随党的队伍必然会越来越长。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推出《信仰》这部片子,集中展示各个时期优秀的共产党人在践行和坚守信仰中体现出的高贵灵魂和内在生命力量,对信仰的进一步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评论说,这部片子实实在在,从语言到编排都不落俗套,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用人的故事讲出了党的道理,讲明白了“信什么”、“为什么要信”和“怎么信”的问题。这部片子“用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反映了党的宣传文化工作和文艺作品创作传播的规律。只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的信仰传承就能真正具有感染力,共产党人的信仰就能不断传承下去。

  多方努力成就《信仰》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 罗明

  《信仰》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主要得益于五点:一是中央领导同志高度关注。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作品创作指明了方向,是《信仰》大获成功、实现价值最大化、教益最大化的关键。二是各级组织部门有效动员。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观看,基层党组织组织集中学习观看,党建网站开设学习讨论园地,广大党员群众可以通过短信、跟帖、微博等进行讨论交流。三是播出载体多元覆盖。《信仰》不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等播出,各大网站开设视频专栏,各大媒体纷纷开设专题专栏,播发了相关消息和宣传片。人民网组织了嘉宾访谈,新华网链接了名人微博,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刊登了词条。这样全媒体的传播也是第一次。四是宣传推广务实高效。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推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吸引党员群众观看该片,掀起看《信仰》、讲信仰、树信仰的热潮。节目播出后仅3天时间,通过谷歌搜索显示相关网页已经达到了220万条。五是观众反馈的信息梳理。根据中组部要求,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及时上报学习情况,及时收集观众观后感和评论文章,使我们掌握第一手的收视情况和观众心声,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改进工作。

  《信仰》以情感人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 戈晨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电视宣传的重要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拍摄这种类型的片子,很容易偏重史实、流于表面,缺乏对历史本身的提炼和挖掘,要拍好并不容易,但《信仰》克服了这一点。一是通过详实的史实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进程和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演进,有深度、有宽度。二是用故事讲道理,更易为观众接受,传播效果好。三是以真实的情感打动人、教育人、启发人。

  符合历史潮流的必然具有永恒价值

  《信仰》执行总撰稿 王均伟

  信仰本身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话题,要把这样一个理论话题通过电视表现出来,就必须选择符合的人物和故事。在故事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能感动人,首先要感动我们这些创作者,我们也是观众,能够打动我们的也能打动观众。其次是人物故事要和信仰有关系,能够体现信仰力量的内容才能作为素材。再次要考虑代表性和广泛性,能涵盖不同年龄、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域。虽然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年龄、层次有区别,但对真理的追求、对正义的认识是共通的,体现在情感上就是有情有义。对共产党人来说,情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义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90年前的那些共产党人在年轻时代做出的人生选择和价值选择,符合那个时代的潮流,符合历史潮流的东西一定有恒久价值,它也一定会感动今天的观众。

  《信仰》把共产党员核心价值观形象化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戴焰军

  《信仰》是一部进行共产党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它好就好在通过故事把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使共产党人核心价值活生生表现出来。共产党所追求的价值观具有某种不变的特质,包括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正因为这一特性,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才能延续、继承,也正因为这种不变的内核、不变的魂,所以七八十年前的信仰故事今天仍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因为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人性中最纯粹、最高尚、最光明的东西,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感动人的力量,让我们觉得值得去追求、值得去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又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要求,而这种具体的现实表现又大家感到信仰并不抽象,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让老百姓富起来就是实践信仰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党支部书记 胡凤才

  我们村在远程教育站点的教室集中组织观看了《信仰》,很多老党员看了后感到很自豪,因为他们看到了曾经经历过得场景;年轻党员看了后很受鼓舞和鞭策,因为他们看到了之前并不了解的历史和故事,感受到了过去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增强了践行信仰的决心。我们村是门头沟区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原来是比较贫困,现在成了小康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变化,就在于我们村的共产党员带头践行信仰,带领群众走致富路、走科学发展路,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村子的面貌。对基层来说,离开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个过程是很难实现的。

  当代大学生也是信仰的践行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员代表 孙健

  《信仰》让我感到真实、亲近和震撼。真实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信仰》告诉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告诉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践行信仰。亲近是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是信仰的践行者,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队伍中,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影。震撼是因为信仰带来的直逼灵魂深处的力量。一位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座座精神丰碑,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力量。只有真正理解了先辈们当年的青春无悔,才能理解信仰不断的根、不灭的魂。作为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志存高远,立志干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自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当中,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切实肩负起当代青年的使命。

  让更多人选择正确信仰

  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副台长 张剑

  《信仰》以生动的事例、朴实的语音、深刻的道理、逻辑的力量,深刻回答了在选择信仰、坚定信仰、实践信仰过程当中的基本问题,即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有信仰、要有什么样的信仰、坚定信仰要做什么、实践信仰应该怎么做,是一部加强党员教育的好片子。收看、宣传、播放《信仰》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把播放《信仰》作为重要任务,精心安排,确保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及时播放该片。在同期同类节目当中,《信仰》的收视率是最高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三频道、空中频道等播放该片,并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坚定信仰教育,让更多人正确选择信仰、始终坚守信仰、努力实践信仰。

  对待信仰必须要有神圣感崇高感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梁建增

  如何找到能够承载宏大主题的故事,能不能把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好,能不能把感人的故事上到理论高度,是对我们拍摄工作的三个考验。要克服这三个考验,一是要用最具有说服力的故事,二是老故事要有新角度,三是要利用近年来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实践证明,这对拍摄好《信仰》很关键。用故事讲党的道理,可以说是我们宣传主流价值观的一个成功的尝试。经历整个拍摄过程,我深深体会,对待信仰,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神圣感和崇高感。在表现信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得高举轻放,让信仰能走进观众的心灵,在100多分钟的时间里实现灵魂的升华。

  用心用脚用脑做《信仰》

  《信仰》总编导 王猛

  《信仰》的故事怎么来表现呢?我有三点体会。一是用心去发现,二是用脚去寻找,三是用脑去思考。“用心去发现”,指的是用心去找那些真正感动人的故事,让老百姓觉得真实感人的故事。“脚去发现故事”,指的是能够抛开网上的信息,真正走下去去寻找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线索。“用脑去思考”,指的是反反复复地思考、沟通,用更感人的人物命运情节表现出脚本中的生动语言。

  让年轻人与信仰柔软接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 张征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故事,第一次非常明确的通过电视语言呈现给观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这对加强年轻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非常有意义。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对年轻人讲信仰并不容易,但《信仰》的故事形式,很容易让年轻人接受,看到这些感人的信仰故事,他们会感到正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成果,作为年轻人应该认识他们、记住他们。这是一种用柔性情感来引领刚性道理的好方式,特别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们会感觉到一种和历史的柔软接触,并从中感受到一种与历史沟通、与历史人物沟通的亲近和温暖。

  从做好本职工作中践行信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侯希平

  收到中组部中宣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收看学习的通知》后,区委组织部立即通知要求各党支部(党委)组织集中收看学习,要求组织基层党员进远程教育站点收看学习,并让《信仰》进党校、进学院、进课堂,作为基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干部、后备干部、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的教材。基层党员干部反应热烈,认为《信仰》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纪录片,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大家坐得住、看得进、有收获。有名年轻党员说,他原以为信仰就是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普通人遥不可及,但《信仰》中王进喜、雷锋的故事启示他,做好本职工作,践行党的宗旨,就是普通党员的信仰。

  《信仰》吹响了新一轮集结号

  彭湃同志孙女、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监察室主任 彭伊娜

  《信仰》的难得之处在于回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原点,从《共产党宣言》、从建党之初谈信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涌现,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发现三样共同的东西:责任、人民、国家。这就是共产党人信仰的遗传密码。如果我们今天仍然能够在内心深处牢记我们来自来哪里,牢记我们有人民、我们有责任、我们有国家这些神圣的字眼,我们就会有无穷的创造力,我们也将战无不胜。当前,要实现党的伟大事业,尤其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牢记党在原点出发的时候信仰的是什么、我们是为谁谋利益的。所以,《信仰》这部片子让我感觉到吹响了新一轮的集结号。要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坚守信仰,每一个共产党人都用自己的无私和忠诚去践行信仰,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用第二次生命在基层坚守信仰

  山东省大学生村官 张广秀

  作为80后,我们该有什么样的信仰?我是从沂蒙山农村出来的一个普遍孩子,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重新回到农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知识来服务最可爱的老百姓。在与老百姓的朝夕相处中,我体会到信仰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工作的源泉。以前觉得信仰有点高、有点大,但在农村这块热土上,我觉得信仰特别真实,它就体现在时刻要想着自己是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之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我身患绝症的时候,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人民给了我无限支持,让我有勇气走到今天。我会继承和坚守信仰,有情有义,传递勇气,传递幸福,把我们的青春在最广阔的基层天地当中发挥出来。

  (本文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9月24日第4版)

  学习《信仰》 树立信仰 践行信仰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学习宣传情况综述

  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该片播出宣传和学习讨论工作。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该片的播出和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掀起了学习《信仰》、树立信仰、践行信仰的热潮。

  充分运用全媒体:“广泛播、反复播、长久播”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此片拍得很有教育意义,可广泛播、反复播、长久播”批示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协调各大媒体,认真做好《信仰》的播出工作,实现了该片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远程教育平台的全天候、多时段、长时间播出。

  中央电视台6月24—25日在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首播《信仰》后,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电视台(CNC中文台)和40多家省级电视频道,多数市、县电视台安排在重要时段播出该片。北京等地应观众要求还安排了重播。据调查统计,该片收视率排名在同一时段节目中普遍靠前。内蒙古、贵州、青海、新疆等地还把《信仰》译制成少数民族语言教材,便于少数民族党员群众观看学习。

  互联网视频网站纷纷上线播出该片。共产党员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重点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商业网站均开设视频专栏,优酷网、土豆网等影响较大的商业视频网站也上传该片视频,供广大党员、网民随时随地登录学习、下载观看。为扩大传播效果,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还将该片视频制作成若干小故事系列,便于网民“碎片化”点击观看,提高了收视效果。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将该片上传到单位局域网,方便干部职工点播收看。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开设专栏,滚动播出该片。各省、市级远程教育平台均开辟了视频专栏、学习讨论园地。浙江、福建、陕西等地还在户外LED“远教广场”大型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许多远程教育站点在节目播出期间全天开放,为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收看提供便利。通过多平台、多渠道播出,真正做到了“上天落地联网、进村入户到人”的全面立体覆盖。

  宣传深入人心:“有情、有义、有力量”

  截至10月16日,通过百度搜索“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 显示相关词条2030万条,谷歌搜索显示相关网页253万条。各地各部门把搞好宣传作为推动《信仰》学习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电视、广播、手机、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采用播发消息、播放宣传片、互动讨论、深入访谈等多种形式,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进行全程跟进式宣传。播出前,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等播放宣传片,共产党员手机报发送了推介短信,新华社发新闻通稿。播出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消息,新华社发新闻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刊发消息,各主要网站在首页转载了消息稿,链接了相关视频。播出后,该片宣传进一步推向深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党员群众纷纷撰写观后感和学习体会。从7月开始,《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党的生活》等报刊开设“观《信仰》淬党性”等专栏,连续编发党员群众观后感和学习体会。广大网民在博客、微博、论坛上畅谈学习体会,仅在“豆丁网”上网友自发上传的《信仰》观后感就多达3335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党建研究》《党的生活》等报刊和共产党员网、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全文刊发、摘发该片解说词。各大网站在首页设置专题专栏,组织系列访谈,持续宣传并引导网民跟帖互动讨论。人民网、央视网组织了2次嘉宾访谈,新华网组织了5期系列访谈,访谈视频被各大网站、博客竞相转载,产生了很好的放大效应。

  中央电视台还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有情有义有力量”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座谈会。摄制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致词,与专家学者、观众代表总结《信仰》制播经验,就加强党员信仰教育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新闻节目播发了座谈会消息,各大网站纷纷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通过广泛深入宣传,《信仰》家喻户晓,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播节目。大家一致认为,《信仰》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拍得有情、有义、有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献上了一份厚礼。

  全员参与学习讨论:“看《信仰》、讲信仰、树信仰”

  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观看《信仰》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各地各部门组织集中收看1200多万场,组织座谈讨论510多万次,集中观看上亿人次。

  组织发动及时到位。《信仰》播出之前,共产党员手机报、全国远程教育网向各级组织部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发送预告、公布各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表。各地各部门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动员、节目预告和发放光盘。广东、四川、云南等地专门印发了学习收看通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组织学习讨论的具体办法和有关要求。浙江、广西、新疆等地利用远教QQ群、微博、飞信、电子邮件等,把播出时间、收看渠道、有关要求等及时通知到每一位党员干部。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对网络未通的偏远地区,通过购买和复制《信仰》光盘方式,及时分发给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心户,确保都能收看学习。

  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各级党组织结合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组织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学习观看,撰写交流学习体会。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组织开展了学习观看《信仰》的征文、演讲等活动。湖南株洲市开展了撰写一篇学习心得、组织一次座谈交流、进行一次党性讨论、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四个一”学习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共青团中央将《信仰》列为团干部培训教材,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将《信仰》列入各类主体班次学习计划,组织学员集中观看、专题研讨。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各地各部门把学习观看《信仰》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云南水富县开展“党员下基层,一线办实事”实践活动,重温誓词、联谊座谈、互动慰问,服务基层群众。江苏南通市把开展向最美“富二代”周江疆学习活动,作为深化观看《信仰》效果的有力举措。上海浦东新区在组织集中学习观看《信仰》期间恰逢强台风“海葵”来袭,各级党组织用信仰的精神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全力应战台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督促检查直接有力。各地各部门采取电话随访、座谈走访、实地查访、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信仰》学习讨论情况的督查指导,对走过场的单位或党员督促其补看。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结合业务工作调研,到基层召开学习《信仰》座谈会,共产党员手机报、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等对各地学习讨论情况和经验做法及时进行跟踪报道。一些地方将组织收看《信仰》情况作为包村干部进村工作的具体任务,确保学习收到实效。

  党员群众反响热烈:“心灵受震撼、思想受洗礼、精神受鼓舞”

  在各级党组织的精心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学习收看《信仰》从组织行为变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几个月来,由该片引发的讨论特别是网上跟帖络绎不绝,一些党员干部和观众还来信来电表示感谢、抒发感言,大家普遍反映,通过学习观看该片,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洗礼、精神受到了鼓舞。

  对信仰的认识更加清醒。大家认为,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理想信念教育片,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是信仰”、“怎样保持信仰的正确纯洁”、“新时期坚守信仰的重大意义”。一些专家学者谈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这种信仰是科学的,是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实在的、生动的、发展的。”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在看完该片后,深有感触地说:“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网友“漏江看雁”说:“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并非危言耸听,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歪理。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许多高校学生说:“《信仰》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告诉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践行信仰。作为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自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当中。”

  对信仰的坚守更加执着。大家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会一盘散沙,纷纷表示要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蒙古族干部哈斯说:“信仰是我们党的灵魂,也是每名党员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上海一家非公企业的入党积极分子周萍说:“信仰需要坚守,需要传承。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坚守信仰、传承信仰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和分量。” 河南民权县村委主任助理王振说:“理想是根,信仰是基,作为一名村干部,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努力为远大理想奋斗。”福建泉州市泉港区大学生村官连慧双说:“作为年轻党员,感到责任在肩,将秉承前辈们的革命信仰,沿着先辈们的脚步继续前进。”网友“飞翔”说:“不同的信仰产生不同的结果。愿《信仰》让没有信仰的找到信仰,让信仰动摇的坚定信仰,让信仰坚定的坚守信仰。”

  对信仰的践行更加自觉。树立信仰,贵在践行。大家纷纷表示,要时刻铭记党的教导,忠诚党的事业,以实际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作出新贡献。江西省委组织部王燕说:“要学习片中先进典型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精神,将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贵州水矿控股集团公司党员王黔说:“践行信仰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网友“逐鹿闫华”说:“如今信仰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上,应该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跑好这一棒。”青海格尔木市一位有40年党龄的退休党员李献斌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从心眼里感谢共产党,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

  (本文经摘编,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

  大写的人 感人的情

  ——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之际,中央表彰了5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为进一步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组织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电视片通过鲜活的画面,写实的手法,把一个个大写的“人”展现在观众面前:赵世术——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中鹿小学教师,在偏僻的山村小学任教35年,其中有13年每天坚持背孩子过河上学,不到30岁就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后来不得不由妻子背着到学校,坚持给孩子们上课,被百姓誉为“大山里的火把”;王伯祥——原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为改变贫穷面貌,他冒着风险,大胆引入当时还很少见的大棚蔬菜种植,并带领群众把盐碱荒滩改造成棉花地和鱼虾塘,使寿光成为全国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可他这个县委书记始终没能把自己爱人的民办教师身份“转正”;还有当年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著名电影演员秦怡,银幕上她塑造的一个个熠熠生辉的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人。进入晚年,她拖着多病的身体,为公益事业奔忙,汶川发生地震灾难,她倾囊捐出全部积蓄支援救灾;还有他,新中国航天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几十年中,为了航天事业,他同家人离多聚少,有一次生病住院,他同爱人住在了同一间病房,这竟然成了他们婚后难得的相聚时光;还有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以做了多次手术的病体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创建了“文建明工作法”……

  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系列片以鲜活生动的事例宣传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了共产党人忠于事业、坚守信仰的崇高情怀,是宣传先进、弘扬正气的生动教材。二是真实可信,说服力强。系列片用写实的手法,用一个个真实、平凡的细节,反映先进人物那不平凡的人生,让大家感到这些先进人物确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做到的,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三是以情动人。片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有的只是公仆之情、常人之情,片中主人公的事迹,既让人豪情激荡,也让人不由落泪。比如片中有这样的细节:文建明知道自己病情严重,每次上手术台都有可能下不来,所以他每次手术前都坚持回农村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而他的病情却一直瞒着这位可敬的老人……这以小见大的细节,让人感到共产党人是有血有肉有情义的平凡人,可亲可敬可学。四是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在拍摄对象极为丰富的先进事迹中,抽取最能表现主题的突出之点,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展示出主人公的思想、工作、为人、处事。尽管每集片子只有15分钟,但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可以“走进”主人公的单位、家庭,接触到他们本人及其亲友、同事,你不仅置身于他们的工作环境,领略到他们的音容笑貌,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体味到他们的幸福与艰辛。

  在当今信息资讯高度密集、媒体手段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影视作品要做到导向正确、雅俗共赏,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电视片《人民的好儿女》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系列片播出后,观众对这部电视片无论从思想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网上的跟帖更是好评如潮。这说明,观众是好节目、好作品的最高鉴赏者和评判者,在思想日益多元、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不仅有生命力,而且大受欢迎。真心期待《人民的好儿女》在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2年3月30日第24版)

  浙江的党员这样受教育

  如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在浙江,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媒体手段正在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新“翅膀”……

  “群众点菜+组织配菜+专家上菜”

  【镜头】 3月13日上午,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会议室。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沈斌正在作题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讲座,这让现场众多的社区党员干部倍感新奇。组织者彭春霞也乐得合不拢嘴:作为社区党务工作者,每个月要做一件“大事”: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学习活动。了解到身边的党员干部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很感兴趣,彭春霞在市远程教育网站上点击“远教大讲堂”教学菜单,选中了由沈斌讲的课。很快,课程就落户福明街道。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现代媒体的大量普及,传统的单向、被动式的党员教育手段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让党员干部对我们的教育内容感兴趣,就必须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通过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实现‘点播式、交互式和直播式’的教育和培训,让党员教育进村入户,入脑入心。”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如是诠释党员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宁波的“远教大讲堂”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实行了“群众点菜+组织配菜+专家上菜”一条龙、便利式教学服务。每年年初,通过市远程教育网公布相关单位报送的讲座师资和选题,由基层干部党员“点菜”,择优确定讲课人和讲座内容。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150余期,很受基层党员干部欢迎。

  如今,依托电信和广电网络,浙江已建设了以省级中心资源库为核心、广电和电信两大前端播出平台为基础、辅助教学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出平台,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共43358个,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全覆盖。

  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水果种植大户吴建林家,老吴打开自家的电脑,就可以看到桌面上的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客户端系统,轻击鼠标,能够随意点击省、市、区三级的远教系统,既可收看直播的远教节目,也可随意搜索点播自己感兴趣的远教节目。潘家浜村是嘉兴首个光纤入户“远教村”,远教入户率达70%,现在绝大多数村民都能熟练运用远教系统。2007年,村里还建起了本村的远程教育门户网站,开设了“网上议事厅”、“为民中心”、“小村新事”等特色专栏。

  绍兴市则针对党员流动性、分散性、自主性逐步增强的实际,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党建信息自上而下传递方式、党组织属地设置方式、党群联系方式等,实现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便捷式党务管理、个性化学习培训、人性化在线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在在线服务平台上建立网络党委603个、网络党工委41个、网络党总支894个、网络党支部12500个;通过网上党课进行在线学习53460人次。

  智能化管理培训,不让一个党员掉队

  【镜头】 4月11日,宁波市江北区洪塘社区党员毛志尹参加完党支部的远程教育学习后,登录区里的“智慧党建平台”查询自己的积分:“毛志尹同志,今年以来,您已参加党的组织生活5次,教育培训1次,目前党员卡总分5分,其中基本分5分,附加分0分,还分别需要7分和3分达到考核分要求。敬请认真核查,自觉履行义务。”“看来还需要加油呢!”毛志尹说,“有了这个平台,随时随地可以查到自己的积分情况,真的很方便!”

  为实时感知867个基层党组织、1.6万名党员的动态情况,2011年7月28日,宁波市江北区建成了智慧党建平台,采取“一党员一卡、一支部一系统”的做法,为每名党员配发一张党员卡,里面记录了党员姓名、所在党组织、入党日期等信息,党员持卡可参加区内任何党组织的活动,并得以自动记录和上传储存。

  “通过这个平台,区内的党组织和党员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不再受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和支部关系的限制,使党员教育形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威平说,“我们打算推广这一做法,对全市党员实施动态管理、智慧服务,提升远程教育工作的效率。”

  宁海县依托远程教育,开发发展党员网上学院,以培训考核为抓手,通过设立入党积极分子远教学分制、发展对象理论测试制、预备党员志愿服务制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拓宽远教学用途径。在桃源街道下桥村,2011年6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孙建萍,向记者出示了她的远教培训合格证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合格证。第一个证书规定,入党积极分子每学习20分钟以上或学习1个课件计1学分,达到15个学分为合格,合格后方能被定为发展对象环节;发展对象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前必须参加党的基本知识理论测试。县里参照驾照理论考试模式,开发了政治理论测试平台,取得远教学习合格证的入党积极分子经预约到所在地党员服务中心远教站点参加测试,孙建萍的得分是90分,“我在网上学院练了好多次模拟测试,所以一次就通过了。这种考试方法大家都觉得很公平,也让自己感觉从远程教育课程中得到的知识没白学。”

  杭州开通的“党员干部学习新干线”,在党员干部中的“美誉度”也很高。市直机关部门和县(市、区)全部都纳入这个平台管理,有40845名党员干部成为注册学员,每年在线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学习1小时为1学分,一年须完成72学分。杭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每年不少于12天、学分不低于72分的要求,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的话,保守估计一年的培训费用将至少是2000万元,而“干部学习新干线”网上培训的成本却只有200万元,不仅节约了近九成的培训费用,还方便了管理,提升了学习效果。

  拓展功能,在服务中学以致用

  【镜头】 4月13日,浙江省级远程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嘉兴市南湖区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举行。仪式上受赠创业瓜棚的发言代表杨佳奇,是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010年10月的一天,他无意中点开了嘉兴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门户网站——红船网,看到余新镇余西村的褚富宝通过远教系统学习摸索甜瓜种植技术、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消息,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到种瓜的队伍中来:“感谢远程教育为我提供创业的机遇和平台,我会以褚富宝大姐为榜样,等有能力时也去帮助其他人。”

  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介绍,早在2008年,嘉兴就以远教站点为纽带,将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与党员中心户、种植养殖大户联系起来,形成“远教创业致富联合体”,积极发挥科技兴农能手的带动作用,褚富宝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浙江着眼于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基层党建、服务民主建设、服务创业致富、服务民生事业”四大功能,各地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颇受党员群众认可的学用创新模式。

  针对党员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分散、更新不够及时、个性化学习难度大等问题,浙江首创了“红色搜索”引擎网站,专供搜索远教视频课件。截至今年2月,总访问量已达715万人次。“红色搜索”引擎功能强大: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蛟山村不少村民种植蓝莓,村干部通过“红色搜索”引擎,一下子就搜索到20多项有关蓝莓的资料、60多项适合种植养殖的技术信息,集中下载刻盘送给种植蓝莓的党员群众,就连远在山东胶南承包了1.8万亩蓝莓种植基地的种植大户周贤龙也不例外,当收到千里外家乡寄来的光盘后,他激动地给村干部打电话,感谢这场“及时雨”。

  远程教育网络还成为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2010年1月3日,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开展了浙江最大规模的一次公推直选。由于全镇共有2904名党员,找不到能容纳得下所有党员的场地,有关部门想到了借助远程教育网络视频传输与电视直播相结合的手段——设主会场1个、分会场38个。党员大会召开时,共有2524名党员庄严投票,活动效果很好。

  部分市县通过远教网络,实现了政府与市民“面对面”沟通,定期组织党政、局办领导和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与基层群众互动交流;省委组织部与省司法厅合作推出了“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活动,使有需求的群众在村远教站点与法律援助律师视频对话;台州市玉环县开通“远程教育亲情通道”,让春节期间在外打工的外来建设者在远教点与家人视频拜年……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透露,下一步,浙江将借助“三网融合”,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多管齐下,打造立体、跨网、多屏、智能的基层党员教育云平台,把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再提升一个台阶。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2年4月24日第17版)

  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如何更有实效

  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变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党员思想行为和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全面深远的影响。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如何开展?怎样抓出实效?近日,记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党员教育工作者进行座谈等方式,对此展开调查。

  党在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体系逐步建立

  据统计,目前我国4.85亿网民中,党员网民约6000万人。调查发现,党员身上带手机,家里有电视,单位用电脑,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学习,已是普遍现象。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等相对缺少教育机会的党员群体,均可借助信息网络接受教育。调查显示,党员渴望通过互联网参加党建活动,了解有关党建方面的情况。被调查者中,主要需求为浏览党建新闻的占近70%;其次为查找下载党建资料﹑参加党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参与有关讨论﹑与其他党组织或党员开展活动。

  这就突破了传统党员教育方式的时空局限,有利于扩大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互联网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和平等﹑互动﹑自主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党员的学习动力,实现教育资源的纵向直达﹑横向共享,有利于促进党员教育的协调发展。

  据统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乡村,全国党建网站发展到500多个,各地普遍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党员教育或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平台达132个,党员教育或党建手机报共有99种。还建立了总人数超过100万人的远程教育骨干队伍。

  在利用网络资源上,浙江省开发了远程教育“红色搜索”引擎,整合了国内各类网站24万个视频资源,党员只要打开网络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相应的学习课件;山东省建成上下贯通的 “齐鲁先锋平台”,可同时支持5万人实时收看和点播中央和省远程教育节目;四川省建成上下联通、功能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平台,普通党员可凭上网学习卡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到人;新疆“昆仑网”在15个地市设了分站点,整合全省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基层组织信息管理、数字城乡建设管理等多个平台资源。一些地方还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湖南省建立远教站点电子档案,实行一站一档,详细记录党员参加集中培训、主题活动、组织生活和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实时考核;杭州市向党员发放电子教育“E”学卡,建立终身学习账号,实行积分考核等;安徽“先锋网”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管理体系,调动各级党组织积极性。

  目前基本形成了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格局,逐步建立了党在新媒体上的宣传教育阵地,积极探索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员教育的新方法、新方式,着力强化了党员利用信息网络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了一支服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队伍。

  党员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

  从采访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地方仅仅把信息网络作为党员教育的一种手段,简单地把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搬到网上,对党员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电视、手机、电话、互联网等各类网络信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缺乏统一规划。而从目前党建网站运行情况来看,有的是应景、赶时髦,内容单调重复,更新缓慢,无法对党员群众产生持续、强大的吸引力。有些党员接受教育“消化不良”,未能做到入脑入心,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接受采访调查的对象认为,信息网络化对党员最大的影响是思想影响,接着是对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在信息网络条件下,抵御错误思潮冲击,坚定理想信念,已成为党员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由此可见,党员教育面临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重大课题,面临创新理念和方式的迫切任务,面临提高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的时代要求。

  如何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采访中,参与座谈﹑问卷调查的基层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建议,应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凝聚精神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巩固全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议组织力量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通俗教材和案例教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在网络特别是党建网站上登载,方便党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基层党员迫切希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建议应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阶段性工作部署和要求,紧扣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既开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训,又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抓好重点知识培训,包括政策法规﹑社会管理﹑群众工作方法﹑应急处变﹑高新科技﹑信息网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党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大家普遍反映,运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提升党员教育工作水平,是信息网络化带给党员教育的重大机遇。建议加强整体规划,积极构建功能完备﹑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党员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实施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工程,打造党员教育电视频道(栏目)﹑党员教育手机报﹑党员教育网站﹑党员教育官方微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辐射式的党员教育网络阵地集群,推进全媒体手段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此外,根据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和不同教育形式适用情况,建议综合运用传统教育方法和信息网络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做到务实管用﹑灵活多样,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创新教育形式,运用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网上论坛﹑视频会议等信息载体,可以采用网上党校﹑网上大讲堂﹑网上论坛﹑短信﹑手机报﹑微博﹑QQ等形式,开展“订单式”﹑“菜单式”﹑“点播式”在线学习﹑讨论﹑辅导活动,提高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师资队伍上,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开放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建设一支适应信息传媒技术发展和熟悉党员教育业务的骨干队伍,组织优质师资定期到基层宣讲,着力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两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的硬件难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

  大家建议,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网络运用能力培训,促使他们更好地知网﹑学网﹑懂网﹑用网,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适应和融入信息网络时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好信息网络条件下的党员教育工作。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12年3月29日第5版)

  让红色平台成为党员的精神家园

  ——浙江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进广场”纪实

  近年来,浙江省党员教育工作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不断拓展红色平台,努力打造全媒体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品牌,推动基层党员教育“上互联网、上电视、上手机、进广场”,开展经常性“点播式、交互式和直播式”的教育和培训,实现党员教育进村入户到人的广覆盖,使红色平台日益成为党员的精神家园。

  红色平台功能不断拓展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信息量巨大的空中课堂,服务终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空中课堂”效用的发挥。浙江省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党员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基层党员教育上电视。以实施远程教育入户工程为抓手,通过开辟党建栏目、建设党建电视平台等方法,实现远程教育入户近千万户。全省各地已开辟党建栏目65个,温州市开通了市级党建电视频道——“瓯江先锋”,宁波市镇海区依托党员教育“先锋”电视频道,推动教学课件制作创特色、出精品、上档次,增强党员教育效果;天台县开办了远程教育台,开通了专门频道,建立了“直播讲堂”,设立了热线电话,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接受教育培训、政策咨询、信息传递和休闲娱乐。

  基层党员教育上手机。顺应党建信息化和党员教育学习终端“移动化”的发展趋势,2011年12月13日,浙江省开通了党员教育手机台。这个平台具有“党教频道、人事任免、组工动态、红色经典、手机电视、党员会客厅”等6大功能,定期发布有关政策信息,每周发送党建手机报,及时回复落实基层党员干部提出的问题,创新了服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远程教育现有课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基层党员教育上互联网。依托电信和广电网络,建成了遍布全省城乡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4.3万个,其中行政村站点3.1万个,延伸站点1.2万个,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全覆盖,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一点接收、两大平台、三网并行、全面覆盖”的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各市、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建立了远程教育播出平台和教学辅助网站。

  基层党员教育进广场。远教广场是最受基层党员群众欢迎、远程教育发挥作用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洞头县将远程教育由“室内课堂”向“露天影院”,“面向党员”向“面向全民”转变,建成了14座户外远教广场,提供点播式、嵌入式、菜单式“三式一体”服务。慈溪市通过播放电影前插播“20分钟党课”等,把党的声音和科技文化卫生知识传播到老百姓身边。嘉善县在集镇市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位置,建立以“远教广场”为主要形式的远教特色平台,加强对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东阳市“远教广场”采取“教育片+电影+文艺”的播放模式,使远程教育的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红色课堂越来越活跃

  浙江省始终把深化学用作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不断创新学用载体、拓宽学用领域、拓展学用功能,有效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学习中央的方针政策,学习发展致富的新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大家跟着共产党走。

  打造党员教育主阵地。发挥“直通车”作用。通过“直播课堂”直播了全省乡村换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等300余次,实现了从“传达”到“直达”的转变。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着眼村级组织换届结束的实际,各级各地围绕“领头雁工程”,探索建立“网上党校”、党员学习日等载体,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湖州市、绍兴市、象山县等地与浙江大学结对,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培训,宁海县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设“发展党员网上学院”,取得了较好效果。加强网络党建。杭州市拱墅区着眼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打造网站、官方微博、课件网上虚拟配送、远教视频直播等6大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党员教育新阵地。台州市椒江区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开辟“网上家园”,加强对260多名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使流动党员离土离乡不离党组织。

  架设创业致富金桥梁。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组建远教专家团,实施“千名专家联千村帮万户”活动,运用“远程教育+专家辅导+实践基地”的模式,开展远程培训、网上答疑、项目引进和技术指导等,解决基层党员群众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难题,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利用远教助农惠农促增收。省远教办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时代先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嘉兴市依托经济合作社和实践基地,把农村种养业大户、致富能人、贫困家庭等组建为致富联合体,利用远程教育共同创业致富。帮扶非公企业成长。实施“点企对接”培训模式,解决农民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绍兴县开设农村创业技能培训班670余个,每年培训2万多人,助推100余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杭州市萧山区在非公企业建立远教站点,联合省内高职院校与非公企业开展结对,形成“高职院校+远程平台+非公企业”的创业创新成长基地,推动非公企业二次创业。

  开辟服务民生新渠道。一方面探索远程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咨询就诊。温州鹿城区、金华义乌市、衢州江山市等地试行远程医疗咨询、网上预约挂号、住院床位网上预订等服务,打造家门口的“专家门诊”。另一方面积极推广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远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努力把司法纠纷化解在一线。湖州南浔区开展“远程教育法律服务所”建设,深受群众欢迎。建立网上民情沟通渠道,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辟职能部门、领导干部与党员群众沟通交流的新渠道。台州市通过远教视频互动系统开展网上“民主恳谈”活动。全省各地还探索利用远教网络及视频互动系统开展远程视频服务、抗震救灾、防汛抗台、亲情互动,开设远教夏令营、远教假日学校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远程教育的民生服务功能。

  推进党内民主好载体。依托远程教育视频互动系统,开展远程信访、远程选举、村务公开等活动,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温州乐清市在31个乡镇和891个村远教站点开设远教视频信访服务站,群众可通过视频互动系统直接向信访单位反映情况。桐乡市在村级远程教育网站上,设置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栏目,随时接受村民查询,同时在网上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武义、诸暨等地通过把村干部竞选承诺、班子工作目标等进行“网上公示”,把民主监督送到老百姓家里,提高了换届选举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红色课件越来越丰富

  教学资源是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源头活水”。围绕满足基层党员群众的需求,浙江省以实施远程教育教学课件系列精品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教学资源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构建“一主六分”中心资源库体系。建立了以省级中心资源库为核心,省广电集团、浙江传媒学院、新华社浙江分社等六大省级资源分库为辅助的中心资源库体系,目前课件储备累计超过4万小时。

  研发推广“红色搜索”引擎。顺应党员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教学资源相对分散、更新不够及时、个性化学习难度大的问题,省委组织部开通了“红色搜索”引擎,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和党建工作领域空白,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从传统“三会一课”的“被动式接受”向“个性化、自助式”的“主动式学习”提供了技术保证,为基层党组织有针对性的获取教育培训资源,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通道,也为网络时代创新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形式,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

  实施系列精品课件工程。精心选择省委党校、省农科院等6家单位,建立首批省级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制作基地。制订教学资源建设中期规划,每年向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下达课件制作任务,并按照“一县一品、县里制作、省里补助”的方式,重点组织制作百部特色课件。定期举办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远程教育优秀教学资源观摩评比活动,去年参加“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有9部作品获奖,其中最佳作品奖6部,反映杜洪英先进事迹的专题片《坚守》获特别奖,获奖数列全国第一。宁波市、温州市、海盐县等地,通过举办远教DV大赛、建立“远教DV联盟”、“课件制作协作体”等方式,扩大课件制作参与面。建立了华东“六省一市”课件交流协作机制,建设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拓展了课件的来源渠道。

  大力开发微课件。主动适应“微时代”,着力解决传统党课中授课时间长党员难集中、课程内容多党员难接受、专家讲课深奥党员难理解等“三难”问题,推广“微党课”,在内容上,瞄准党员群众需求,精选主题,确保生动、灵活,贴近基层实际需求。在讲课师资上,凸现党员主体,让党员讲给党员听。在教育渠道上,遵循“短小型、系列化、多制式”的原则,制作发布符合基层党员群众收看习惯,尤其是适合微博传播,满足多平台、多媒介播出的微课件、微视频,让广大党员“轻松学党课”,提升党课的吸引力,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本文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3月23日第5版)

  担负起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责任

  ——中组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

  集中轮训示范班综述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提高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组部决定,从今年5月起,用一年时间,开展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为推动这项工作,5月18日至29日,中组部在北京举办了两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示范培训班,直接培训了256名来自基层社会管理一线的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

  呼应大局,一抓到底,中组部直接培训基层干部反响热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实际,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组部举办这次示范班,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要一抓到底的要求,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为主题,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推动把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基层。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示范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目前,我国有4万个乡镇、街道党组织,68万个村、社区党组织,在城乡基层社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担负起领导核心责任。要理清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要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要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加强对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等的领导和协调,形成基层社会管理合力。他强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把握总体要求,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学习掌握具体政策,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在示范班上强调,街道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阵地。发挥街道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关键在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成为社会管理的领导力量、直接力量和各方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引导力量,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完善格局、优化管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善于联系群众,善于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善于搞好组织协调,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的办法开展工作,善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在示范班总结讲话时提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关键在于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中组部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中组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维稳办、中农办、人民日报社、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应急办、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办负责同志和专家到班上作专题辅导,系统介绍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思想、方针政策,用最直接的方式,把中央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书记,体现了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基层党组织书记对中组部举办这次示范班反响热烈。他们说,大局有要求、组织部门有行动,中央有部署、中组部有举措。中组部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就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非常及时。“在基层就是看书记。中组部一抓到底,真正切中了要害、抓住了关键。”

  参加培训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很多是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参加这样高标准、高规格的培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现场聆听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更是备受鼓舞。他们认为,李源潮同志的讲话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思想性、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责任定位,“一语点醒梦中人”。他们表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基层党组织首当其责。一定要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提高能力、做好工作。

  贴近基层,突出实用,基层党组织书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为保证培训质量,中组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精心设计、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料,安排了专题辅导、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扎实管用的课程,通俗易懂的语言,原汁原味的案例,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基层党组织书记开阔眼界、增长本领。

  高端资源,直达基层;权威声音,亲切表达。中组部多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权威专家研究专题辅导讲稿,反复打磨、数易其稿,力求通俗易懂、好学管用。专题辅导中,既有理论政策,又有大量案例;既有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形势任务的讲解,又有基层常用法律法规的解读;既有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又有应对突发事件、应用网络媒体的方法传授。讲得生动,听得过瘾。基层党组织书记感到,讲道理深刻透彻,讲方法明确具体,很受启发。

  书记教书记,同行学同行。从全国遴选出的10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在班上介绍创新管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来自一线的做法和体会,典型实在,提供了有益借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观点意见交锋,思想火花碰撞,这边话音未落,那边话题又起。大家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取长补短,研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具体思路、方法和措施。

  案例教学,汲取教训,举一反三。云南孟连事件剖析,让基层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认识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场教学,课堂就在实地,体验就在其中。基层党组织书记考察北京市基层社会管理先进村和街道、社区,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区域化党建等,受益匪浅。

  这次示范班,中组部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作示范,还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作示范。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都安排了负责同志带队并观摩培训,与基层党组织书记一起学习,协助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了示范班的质量和效果。这些负责同志表示,要借鉴示范班成功经验,科学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抓好轮训工作。

  大家普遍反映,这次示范班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学风端正、学以致用,组织严密、实效突出,为开展集中轮训提供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

  培训一次,受益一生,基层党组织书记明确了责任增强了信心

  来了示范学,回去示范干。基层党组织书记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时间虽短,收获很大,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充了电、加了油、给了力。要把学到的好思路好经验好方法带回去,扎实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各项工作。

  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培训,大家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谁把人民的幸福当成自己最大的幸福,谁就能成为人民信赖的管理者”、“不要端架子,把群众服务好了,干群矛盾自然就没有了”、“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和干部家属首先要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干部和干部家属坚决不能做;当个人利益和亲属利益与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干部让步,群众才能信服”。一些学员深有感触地说。

  研究了突出问题。通过培训,大家联系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大家认为,要多关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人口流动、城乡差距等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要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的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基层社会管理要从重管理轻服务,变为寓管理于服务;要从被动应付矛盾纠纷,变为主动介入前期化解。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既要用好硬办法,又要善用软办法;不仅要用活老办法,还要学会新办法;既要有“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还要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扑下身子、找准位子,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明确了工作重点。通过培训,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重点工作。表示回去后要在理清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上下功夫,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多为百姓办实事上下功夫,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下功夫,在加强对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等的领导和协调、形成基层社会管理合力上下功夫,落实好基层社会管理各项任务。大家信心十足地说,现在干什么更有数了,怎么干更有底了,干起来更有劲了。

  强化了责任意识。通过培训,大家深感基层社会管理责任重于泰山。大家表示,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担负起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任。以前是发展经济有一套、社会管理没实招,现在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要像熟悉经济管理一样熟悉社会管理。要把这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多学习、勤实践,不断提高应急处变、沟通协调、依法办事、公道办事、拒腐防变能力,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创基层社会管理新局面。

  按照中组部要求,目前,各地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工作陆续展开,有些省正在为轮训制定计划、编写教材、选调师资,一些地方的轮训和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机关、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等其他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集中轮训,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正陆续进行。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1年6月3日第24版)

  为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成长成才加油给力

  ——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综述

  “你们在农村艰苦环境中要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受累,拜人民为师,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语重心长的话,让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上的学员们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并迅速传递给全国21万多名在岗大学生村官。

  11月23日至27日,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了一期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6名新任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培训。中组部和农业部联合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是第一次。大学生村官到北京参加这样高层次的培训,也是第一次。培训班引起了热烈反响,受到了普遍好评,达到了预期效果。

  真情关怀:

  “‘小小村官’受中组部和农业部培训,做梦也没有想到”

  2011年,全国选聘了4万多名大学生村官,报名的大学生达35万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精神,帮助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与任务的了解,掌握农村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中组部和农业部举办了这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

  中组部和农业部对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高度重视。李源潮同志审批了培训班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席开班式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输送和培养骨干人才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抱负的宽广之路。李源潮同志强调,大学生村官要自觉把人生选择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要在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培养与基层百姓的深厚感情。要充分发挥知识优势和所学专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要在农村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国家与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审阅了培训班工作方案,给予悉心指导。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多次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学员论坛和结业式,听取学员意见建议并作总结讲话。中组部部务委员兼组织二局局长、基层办主任陈向群对培训班提出具体要求,出席开班式并主持了两场专题辅导,还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大学生村官意见。中组部秘书长邓声明出席开班式。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韩长赋主持培训班开班式,作了专题辅导报告。

  “中组部、农业部联合培训大学生村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高度重视、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刚踏入社会、当上村官,能到北京接受如此高层次、高规格的培训,特别是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做梦也没有想到,将记忆一辈子,受用一辈子。学员们说,源潮部长用最亲切的语言传递了党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关爱,用最真实的事例讲述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有可为,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美好前景,并勉励他们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锻炼成长。有的学员讲,“源潮部长的讲话是一场深入的动员,一堂生动的党课,一盏明亮的航灯,一次心灵的洗礼,谆谆教诲我们,要站得高一些、想得深一些、看得远一些,下基层、接地气,立志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学员们说,源潮部长既像一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深厚农村感情的师长,更像一位谆谆嘱咐孤身在外孩子的父母,天气虽冷,但源潮部长的讲话像冬日暖阳,让大家倍感温暖,那一刻大家都深深地感动了。学员们说,秦丰同志的总结讲话,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天地成长成才提出了希望,亲切自然、内涵丰富、实在管用,很受启发。

  顶层设计:

  “高端专家教村官,让我们眼睛一亮、豁然开朗”

  为确保培训效果,中组部、农业部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新任大学生村官实际结合起来,先后到江苏、湖南、河北等地调研,在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培训需求和学习借鉴各地培训大学生村官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提高新任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这个主题,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料,安排了专题辅导、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经验交流、情景模拟、学员论坛、联谊活动等教学活动。课程丰富、形式新颖、案例生动、气氛活泼,着力让大学生村官坚定信念,开阔视野,掌握方法,增长本领。

  把高端教学资源直接用于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邀请了中组部、中央政法委、农业部等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以及大学的专家教授作专题辅导,内容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与任务、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当好大学生村官等。为了让学员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深,辅导讲稿都是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特点,量身定做。学员们反映,韩长赋、王其江等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的辅导报告,对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社会管理的形势和任务作了深刻分析和精辟论述,听了以后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清楚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与职责,更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方向与路径。

  让干得好的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从全国遴选了5位优秀大学生村官,在班上介绍怎样当好村官、带领群众致富、开展便民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村级党建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同时精选了大学生村官经验材料和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供学员们学习。村官讲给村官听,村官的事迹展现给村官看,效果很好。在小组讨论时,学员们联系自身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发表收获感悟,思想的火花碰撞在一起,形成了到农村去干出一番事业的共识,明确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农村发展的具体思路、方法和措施。

  用典型案例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观看云南孟连事件警示片和听取孟连县委书记吴朝武的经验介绍,学员们在对比中深刻感受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通过对韩村河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魏华伟的创业之路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发展等典型案例的剖析,让学员们明确了农村工作重点,拓宽了农村发展思路,了解了基层工作方法。通过参观考察北京市韩村河村和南宫村2个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让学员们了解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等。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为办好这次培训班,中组部和农业部认真研究培训事宜,办班方案、项目设计多次商讨、精心策划;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反复研究、认真演练;专题讲稿、经验材料几上几下、数易其稿;观摩现场几经筛选、多次踩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精心选调学员,认真推荐和总结先进典型,并安排有关负责同志带队观摩培训,与大学生村官们一起学习,协助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这些负责同志表示,这次培训班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后勤服务等方面,都为各地开展大学生村官培训作出了示范。

  学员们反映,这次培训既体现了中央要求,也符合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和思想工作实际。大家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严格遵守纪律,集中精力听课,深入研究讨论,积极互动交流,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在韩村河村和南宫村现场教学时秩序井然,边听边问,边看边记;在分组讨论时踊跃发言,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次培训班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迟到早退。很多学员表示,能参加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培训班,机会难得、终身难忘,要多学一点、学深一步,为今后当好村官打下坚实基础。

  情景模拟:

  “身临其境去感受,在故事情节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现场一:“这钱应该归我管,不能给她,她拿着钱拍屁股走人,留下我那仍在昏迷中的弟弟和两个孩子,我怎么办?”

  “牛大哥,这钱不是你说给谁就给谁,《民法通则》里面早已说得很清楚了,第一监护人就是俺二嫂……”

  现场二:“地都没有了,我们还吃什么?告诉那个小村官,我不在!”

  “大叔,我知道你在家,你就开门吧,你不开门,我就一直站在外边不走……”

  这一幕幕农村工作、生活即景,是培训班情景模拟教学和花样年华联欢会情景剧的片段。这些情景剧是在培训班筹备期间,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征集的。仅20天时间就收到了70多个剧本,从中选了“解决征地拆迁矛盾”、“化解宅基地纠纷”、“教育子女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4类6个节目作为情景模拟教学的案例和联欢会的节目。这些案例和节目,来源于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是他们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成为这次培训班的亮点。

  三个情景模拟教学的案例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亲身经历,由学员们自编自导自演。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大家一起学习探讨调解基层矛盾、促进乡村和谐的方式方法。来自机关、大学的农业、法律等方面的10多位专家教授以及经验丰富的优秀村支部书记,对学员们表演的节目内容、故事情节以及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逐个进行点评,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场给予解答。村官演村官,村官教村官;台上村官演,台下专家评、学员互相学。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受现场,在情景模拟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会了工作的方法。

  在花样年华联欢会上,三个反映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情景剧同样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联欢会不仅真实反映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精神风貌,更展示了他们的青春风采,浓缩了他们把青春的光辉写在农村大地上的信心和决心。栩栩如生、精彩纷呈的表演如大学生村官工作现场的再现,让他们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受益终生:

  “培训前诚惶诚恐,培训后信心百倍”

  学员们普遍反映,这次培训时间虽短,收获很大,培训一次,受益一生。培训效果测评显示,学员对这次培训的评价,“很满意”和“满意”达到100%。

  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培训,大家深刻认识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一些学员谈到,本来是抱着“考公务员加分”、“解决就业”、“过渡”等想法当村官的,通过培训,特别是聆听了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后,思想受到极大震撼,感到当村官前途光明、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重新调整人生规划,立志扎根农村,努力建功立业。很多学员谈到,我们选择了农村,农村也在选择我们,当村官是一份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一份值得为之奉献青春与挥洒汗水的事业,不管以后的出路是什么,二三十年后回忆人生时,绝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人生选择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成长成才,不辜负组织的教育培养,无愧于村官的光荣称号。

  明确了职责任务。大家感到,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明白了当村官该学什么、该干什么,对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心中更加有数了。有的学员讲,当好村官,首先要调整心态、放低姿态,尽快转变角色,主动融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社会、了解民情,培养对基层百姓的深厚感情。有的学员讲,要向农民拜师学习,向基层干部虚心请教,既要读好有字的书,又要读好无字的书,边干边学,积累经验,成为一名有本事的大学生村官。还有的学员讲,要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欢迎的事做起,从能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的事做起,结合村里实际,寻找致富路子,服务农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开阔了眼界思路。学员们表示,这次培训使大家进一步掌握了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明确了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要求,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有位学员说,自己是学建筑设计的,刚到农村时,工作不知道怎么下手,这次培训后,眼睛一亮、豁然开朗,觉得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一位机械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村官说,学了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验后,打算在当地开办一个五金机械加工小作坊,为群众定制农具和五金用品等,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用技术、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本领。交流讨论时,很多学员谈了今后的工作打算,有的计划建立宣传站、“惠民网”,宣传党的政策、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文化活动;有的打算结合村里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的准备为每户村民建立家庭档案,方便村务管理和群众办事。

  学到了工作方法。很多学员感到,这次培训帮助自己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方式方法。有些学员谈到,农民事无小事,我们眼中的小事,农民心中的大事,把每件小事办好办实,就是了不起的本事。有的学员认为,农民是讲实惠的,但也是最讲情义的,以心换心、真诚相待,就是最好最管用的工作方法。有的学员讲,干好村官的工作,要坚持勤动脑、多思考,勤动嘴、多请教,勤动手、多总结,勤动腿、多服务。大家表示,要把这次学到的好思想、好经验、好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增强了信心动力。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消除了思想困惑,坚定了当好村官的信心,增添了做好工作的动力。很多学员表示,中央领导的要求和期望是大学生村官的努力方向,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事迹是学习的榜样,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做一名脚踏实地的仰望星空者。有的学员讲,在培训班上看到全国这么多和自己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在不同的地区为着同一个梦想而奋斗,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有的学员讲,来参加培训前是想见见世面、完成任务,经过短短五天学习,带回去的是责任和动力。很多学员认为,农村条件虽然艰苦,但吃苦也是一种幸福,要以一颗坚毅的心,做好吃苦吃亏、受累受气的准备,做好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始终保持旺盛斗志和工作激情,把自己青春的光辉写在农村大地上。大家表示,要把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关怀、自己在培训班上的体会感受,传递给身边所有的大学生村官,激励大家以报国的热情、爱民的深情、创业的激情,今日当好村官,明日争做各行各业的骨干。

  中组部和农业部将充分运用和扩大这次培训班的成果,整合利用各级各部门的的培训资源,推动各地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离岗培训和经常性教育制度,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基本形式和考核办法,实现大学生村官培训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本文发表于《大学生村官报》2011年12月2日第1版)

  为扬帆青春鼓风助力

  ——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侧记

  “大学生村官就是要到农村去拜人民为师,在广阔天地锻炼成长。”11月23日,由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在京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让在场的近百位大学生村官兴奋不已、深受鼓舞。

  11月的北京,初寒料峭、冬意袭人,培训班会场内却气氛热烈、暖意融融。为期5天的培训班,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社兵团的96名新任大学生村官,以及32名各地组织部门大学生村官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接受了全面深入、生动实用的培训,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层次很高,内容解渴,受益匪浅”。

  中央领导讲话反响热烈——

  指明了奋斗方向,扫除了后顾之忧

  大学生到农村“为什么”?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工程。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输送和培养骨干人才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抱负的宽广之路。”李源潮在讲话中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强调,也为全国21万大学生村官指明了奋斗方向。

  江苏省句容市郭庄镇方溪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郭万妮坦言:“我以前有种观念,认为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嘛,出路最好的就是当公务员。”也有学员说,自己本来是抱着“考公务员加分”、“过渡”、“解决就业”等想法成为大学生村官的。

  听了李源潮的讲话,很多学员都有和郭万妮同样的感受:“思想受到了极大震撼,感到当村官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责任重大”,纷纷表示要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身入农村,心接地气,沉下身子,苦干实干,做一名脚踏实地的仰望星空者。

  “源潮部长不仅是中央领导,更像是一位父辈长者,用最真诚、最朴实的话语对我们100多个孩子进行了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安徽省芜湖县六郎镇永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郭婷婷的话,说出了学员们共同的心声。

  深受感染的,不只有第一次听李源潮讲话的新聘任大学生村官们,还有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组工干部。河北省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处副处长郭文东认为:“源潮部长的讲话既实在管用,又富有感染力;既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又是一堂耐人寻味的党课;既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工作动员,又是一次语重心长的谈心谈话。鼓励大家今天当好‘小小的村官’,明天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

  一次村官培训示范班——

  打造“范本”,明确了开展村官培训的方向

  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部署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来,全国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2.3万名,除期满流动的外,目前在岗的有21万名。

  村官上任前,各地都要组织专门培训。但是,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这是第一次;大学生村官到北京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这也是第一次。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这两个“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高度重视、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作为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做梦都没想到能到北京接受如此高层次、高规格的培训,能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与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这是值得记住一辈子的。”西藏自治区仁布县帕当乡切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王东海激动地说。

  湖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浩认为:“这次培训班规格之高,授课水平之高,培训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满三年之际,中组部联合农业部举办此次培训班,既是要贯彻中央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精神,帮助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与任务的了解,掌握农村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更是要为各地树立一个“标杆”,使其成为进行大学生村官培训的一个“范本”。

  “这不仅对广大大学生村官有很大的激励,对各省市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也有很大的鼓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代表联络办副主任刘冬在论坛发言中说到,“培训班安排紧凑,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活泼,劳逸结合,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做好本地区大学生村官培训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培训成效显著——

  内容丰富实用,方式灵活多样

  “地都没有了,我们还吃什么?告诉那个小村官,我不在!”

  “大叔,我知道你在家,你就开门吧,你不开门,我就一直站在外边不走……”

  这一幕农村工作中的场景,是“情景模拟”环节的一个片断。在这个环节,就“解决征地拆迁矛盾”、“化解宅基地纠纷”、“教育子女履行赡养老人义务”三个内容,由三组大学生村官分别自编自导自演三个情景剧,再由参训学员根据剧中情节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农业、法律等方面的专业评审现场给予解答。

  村官演村官,村官教村官;台上是村官演,台下是专家评。大学生村官们人在故事的情节中,从案例里找自己的角色,“身临其境,感受现场,受益匪浅”,这个环节也因此成为最受学员们欢迎的一个环节。尽管组织方也认为“这个环节是此次培训班最大的亮点”,但是“现场气氛热烈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料”。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培训班筹备期间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发出了1000份“情景剧剧本征集令”,仅20天时间就收到了70多个剧本,最后层层选拔确定了其中三个。“来自村官的剧本,写的是村官真实的生活,又是由村官本色出演,所以特别真实,特别感人。”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教育中心先后到江苏、湖南、河北等地,面对面对向大学生村官征询培训需求,了解和学习地方培训大学生村官的情况和经验。

  四个专题辅导、四个案例教学、六个经济交流、一次视频教学、一次现场教学、一次情景模拟、一次学员论坛——围绕提高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这个主题,培训班在内容上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发展集体经济、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采用多种培训形式,满足了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培训师资队伍高端和贴近相结合,让培训课程既“架天线”又“接地气”,也是本次培训班深受学员肯定的一个特色——不但邀请了中组部、中央政法委、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办负责同志、知名大学教授这些“高端专家”,也邀请了优秀的村干部代表和大学生村官代表。

  当村官该学什么?该干什么?这是新聘任大学生村官都在思考的问题。对此,学员们一致认为,通过学习培训,明确了职责任务,对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做到了心中有数。

  “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对我们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肩负起应该承担的使命,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朱李村党委副书记王春明说。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大任庄村党委书记助理杨晓成收获满满:“这些丰富实用而又有针对性的课程,让我们学到了在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方法和经验,为我们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当好村官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全国21万大学生村官来说,能来参加此次培训班的96名大学生村官只是极少数。对此,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要把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关怀、自己在培训班上的体会感受,传递给身边所有的大学生村官,激发大家报效祖国的热情、热爱人民的深情、干事创业的激情。

  (本文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12月9日第1版)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给你一把“金钥匙”

  ——2012年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综述

  “这些丰富实用而又有针对性的课程,让我们学到了在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方法和经验,为我们做好农村工作奠定了基础。”山西大学生村官李果红在北京韩村河参加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后兴奋地说。

  2012年5月到9月,中组部、农业部在北京韩村河、江苏华西村等地联合举办了10期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每期6天,共培训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学生村官1080名。

  这是中组部和农业部继去年第一次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示范班后,又一次直接培训大学生村官。这次培训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高度重视和真情关怀。

  为实施好战略工程加油给力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工程。2008年以来,全国累计选聘3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目前在岗21.2万名。大学生村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已成为一个响亮品牌,赢得普遍欢迎和广泛赞同。

  党中央十分关心大学生村官群体。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中组部决定对大学生村官实施培训计划,并与农业部直接培训大学生村官,以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训让大学生村官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与任务,掌握农村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亲自出席了2011年的首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示范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大学生村官提出了“到农村去拜人民为师,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的殷切期望,极大鼓舞了所有投身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们。今年的10期培训班,李源潮同志又亲自审定办班方案并作出重要指示,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中组部部务委员兼组织二局局长陈向群给予具体指导。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专门作出批示。中组部和农业部有关职能单位负责同志坚持到培训班讲课,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培训基地所在地的组织部门和农业部门也积极配合,做了大量服务工作。

  在中央有关部门示范带动下,各地按照《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党员”重点培训工程,举办了各类示范培训、岗前培训、适岗培训、创业培训。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有效展开,使培训工作实现了经常化、规范化。不久前,中组部等6部门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其中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作出规定,为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保证。

  一个先进村就是一本优秀教科书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中组部、农业部根据各地农村的不同特点和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划分为5个片,确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韩村河村、江苏华西村、山东西霞口村、四川农科村、陕西东韩村等作为培训点,把党中央的要求和各地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让这些先进村现身说法,让学员们身临其境接受教育。吴仁宝、田雄、田文科、宗作林等平时在电视上见到的模范人物,面对面热心地解答学员们的疑问。课堂内外、田间地头,“老村官”、“新村官”共同交流新农村建设的所思所想,成为培训班的一道亮丽风景。

  培训班还邀请了国内知名大学教授等“高端专家”和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给学员们传授经验,让培训课程既“架天线”又“接地气”。这种把培训课堂搬进新农村建设现场、把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请上讲台、把鲜活的新农村建设案例编成教材的培训模式,使刚从“校门”到“农门”的大学生村官们既感到新鲜又很过瘾、很解渴。

  “一个先进村就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说。“老村官”们带领群众致富的奋斗故事,包括培训基地在内的20多个先进村、30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的典型案例,引起大家强烈共鸣。国家惠农政策的有力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管理农村事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让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都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不同需求和岗位特点,各期培训班既把去年李源潮同志在开班式上语重心长的讲话作为首学内容,又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综合技能班、合作社班、农业实用技术班等班次,采取专题辅导、案例教学、经验传授、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重点培训自主创业、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建设等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深受学员欢迎。

  为保证培训质量,中组部和农业部还派人专门跟班进行具体指导,培训班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参加培训的学员十分珍惜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听课认真,交流热烈,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村官虽小舞台大 培训虽短收获多

  尽管每期班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6天,但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培训一次、受益一生”。许多学员感慨地说:“培训给了我们一把尽快开启农村工作大门的‘金钥匙’”。

  “培训让我们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山东大学生村官任淑娟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工人、农民血脉相连,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政党,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为了给党和国家事业培养熟悉基层、了解农民、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成为所有学员们共同的心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建设新农村最紧缺的是人才。四川省郫县古城镇邻城村村主任助理张利风说,看到先进村的今昔巨变,切身感受到农村的确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人生舞台,值得为之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巴糊脸。”宁夏银川市金风区良田镇光明村党支部副书记岳晓娟说,当村官就不能怕条件苦,要把村官当事业,沉下身子,踏踏实实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中来。

  很多学员反映,通过培训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方式方法,真正懂得了农村工作无小事;学到了各种农村生产经营的实用技术,带领群众致富“更有底气了”。

  如今,大学生村官培训的成果正在初步显现:建茶厂、建养猪场、建农家乐、建“惠民”网站……参加培训后的大学生村官纷纷将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到具体工作中。有4位受过培训的大学生村官还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在党和政府的悉心培养下,在广阔乡村的雨露滋养下,一个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洒青春、成长成才。

  (本文发表于《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10月12日第1版、《大学生村官报》2012年10月12日第1版)

党员教育工作有新气象

党员教育工作有新气象